首页西电记忆人物访谈百名将星西电学人校史春秋校史研究影音档案留影存照史料捐赠我要留言
流金岁月  
第六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学院、通信兵学院时期
2015-05-07 15:40  

指挥系教学工作回忆

 

□郭丕易

 

  【作者简介】郭丕易,男,山西省定襄县人,1918年1月生。1945年10月参加革命。解放前历任晋冀鲁豫通校和华北军区电专教员、军委工程学校副中队长。建国后历任军委工程党校副班主任、通信学院系副主任、训练助理员、曙光小学校长、西安南关小学校长、西电子校副校长等职。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指挥系,是为了适应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国防通信部队建设的需要而设置的,于1953年正式成立招生。

该系的训练任务和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军具有高等军事知识,能担任师、团通信主任和独立营长等职务的人才。学制三年。

1955年3月学院又成立了速成系,主要任务是提高我军通信中高级军官的素质,使之通过学习,成为能担任军区、集团军和军领导机关的通信领导及通信团长、通信教员等职务的人才。学制一年半。该系于1956年并入指挥系,为指挥系的速成班。1958年学院由张家口迁到西安后,指挥系又增设了高级工程班,任务是培养具有研究、制造能力的通信工程技术领导干部。学制五年。

指挥系从1953年成立到1961年撤销,先后招收本科6期,速成班2期,为我军培养训练了优秀的通信指挥干部991名。他们之中不少同志毕业后,担任了军事院校的主要领导职务。如吕白、杜义龙、刘逢晨、闵长生、蒋炳煌等同志。此外,还培养了33名越南留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院分配给指挥系的任务。

指挥系的课程设置和训练时数:训练时数3408小时;课程设置有军事课,包括通信勤务、合成军队、地形学、射击;政治课包括中共党史、哲学、时事;专业课包括军用机、发射机、接收机、无线电工程原理、有线电工程原理、电报电话、长途通信、电子管、电机内燃机、电工测量、电工原理等;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

指挥系学生来源于各军、兵种中的高中级通信干部,如军的通信处正、副处长,师的通信科正、副科长,也有通信营长、通信参谋等,其中师的通信干部居多数。这些干部都是经过党的多年培养的老同志,他们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文化水平比较低,而且参差不齐。不少同志由于长期处于战斗环境,没有机会学习,有的文化水平还达不到初中程度。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接受计划规定的专业课程是困难的,因此学院决定用1年的时间,对指挥工程系的学生进行文化课补习,文化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包括代数、三角、几何、物理和化学。为了加强文化课的教学,指挥系设立了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有十多名教员(两个教研组成立于1953年,到1958年学院迁西安后,由于招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而撤销了)。

在补习文化课过程中,指挥系学员充分发挥了自觉性。他们如饥似渴地钻研学习,尽管他们基础差,学习中遇到不少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被他们顽强的拼博精神所征服。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关系处得十分融洽,教和学的效果相当好,文化补习取得了较好成绩。

院领导很重视指挥系的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针对学员的特点,教员讲课通俗易懂,并充分利用实物示教。语文组教员根据学员的水平和实际情况,自编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专业课和军事课中也很重视实习课,通过实习巩固了理论学习成果,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军事通信勤务的野外演习中,每个学员轮流担任师的通信主任或通信参谋职务进行指挥并写出书面计划。通过演习,提高了学生在通信指挥中应具备的指挥能力和基本知识。

指挥系学员在训练中,经过一系列训练环节和定期考核,较好地完成了学院制定的各项计划,已培养出的991名学员,基本上达到了通信指挥员和领导干部的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 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流金岁月>>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