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铸魂,智能赋能育人——人工智能“立德树人大讲堂”成功举办

作者:时间:2021-11-23点击数:

11月17日下午,“名师引领铸魂,智能赋能育人”——人工智能“立德树人大讲堂”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主楼II-221举办。四位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在大讲堂开讲,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铸魂育人等主题分享了真知灼见。大讲堂进行了云端同步直播,吸引了近63万人次观看。

教育关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论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试点建设的“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大学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及人工智能专业双双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高校,肩负着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使命。学校着眼理念建设、队伍建设、体系建设,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为抓手,打造“立德树人大讲堂”和“图灵大讲堂”等品牌系列活动,着力提升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引领力。立德树人大讲堂旨在通过解决“怎样培养教师”进而解决“怎样培养人”,是我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云端致辞

“立德树人大讲堂”指导委员会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宗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焦李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石光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嵌入式系统专委会副主任王泉组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侯彪担任大讲堂主席,量子感知与智能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李阳阳、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爽、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董伟生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

副校长王泉为大讲堂致辞,他强调学校要帮助学生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牢筑理想信念、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大讲堂对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高水平专业具有重要作用。大讲堂特邀了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罗先觉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北工业大学段哲民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以及西北大学陈莉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做报告。四位教学名师高屋建瓴,以自己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思政教育的先进经验为实例,就如何在高等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了阐释。

王万良教授报告

王万良教授讲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开展方式,分享了人工智能课程思政案例。他强调课程思政是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表现;“四个正确认识”是课程思政主要内容;教之以事而喻诸德是课程思政重要方式。阐明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方面:宣传国家战略,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培养民族自信,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弘扬中华文化,正确认识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坚持不懈精神,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罗先觉教授报告

罗先觉教授的报告包括如何构建培养方案、如何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具体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他解释了大学的学科、学科的建设和学科的力量三个概念,给出了教材建设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建议,分析了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课程建设与新工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段哲民教授报告

段哲民教授认为,高等教育要成为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国之战略重器。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教师教学应具备: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研究能力。优秀教师的特征应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段教授还对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位的总结和对比,并且从学习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总结了教学策略的改进与完善方案。

陈莉教授报告

陈莉教授的报告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她详细阐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外延,深入解读了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辅以各高校的课程实例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实践路径探索,并分享了她自己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的先进经验。

最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焦李成院士强调,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是教育的基本要素,聚焦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构建要做到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三位一体,全方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他勉励在座师生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生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为社会建设及国家未来而奋斗。

通讯员 王丹 张若浛 马梦茹 张丹 黄思婧 侯晓慧 李阳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西安聚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