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名师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记“师德标兵”刘东苏教授
时间:2014-11-17 11:28:44来源:党委宣传部点击: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师德标兵”刘东苏教授

■ 特约通讯员 郭荣

采访约见时间是上午十一点。大约十点五十分的时候铃声响起,电话那边传来了一声男中音:你好,我已经在学院会议室了,一上电梯正对的就是会议室,你需要帮助么?放下电话匆匆前行,不远处的门半掩着,刘老师已然站在会议室门口。

他中等身材,看上去精干有力,身着深色夹克衫,里面套着件紫色运动衣。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总是微笑着的样子:眼睛笑盈盈地,仿佛永远不会有烦恼。说话的时候喜欢笑,停顿或者想到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总是先轻轻一笑,甚至在采访过程中回答问题时他会笑着望向对方,像是询问是否听懂。无怪乎所有熟悉刘东苏老师的人一提起他竟也像是被感染般先笑着然后说开去。

曾经年少爱追梦

身为在西安长大的陕西关中人,刘老师普通话充满了京韵。问其缘由,他又是一笑,回道:“已经(回来)20多年了,口音应该都变过来了吧?”中国人民大学82级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他谈及当年北京校园生活,脸上满是笑意。

“在大学时陈禹老师的讲课方式让我印象深刻,他讲课很有味道,信息量很大,真是受益匪浅。”刘东苏老师说,“我记得那门课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陈老师声情并茂非常有感染力,同届的学生都非常喜欢。”

“这是促使您走上三尺讲台的动因么?”

刘老师听完摆摆手,笑道:“86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实际上当时真没有想过当老师。当年的同学中绝大多数分配到政府机关,极少数同学做了教师或者走向企业岗位。”

问及此处的缘由,本以为会听到或豪言壮志的答案或幽婉离奇的故事。然而刘老师只是停了停,依旧笑着说:“那时候也没有很明确的规划,我不过是跟着时代的浪潮走。”却是这一句看似没有豪言壮志的回复,让人听得踏实和真切。

谈及他的个人经历,刘东苏老师言语间提及帮助过他的人很多,而每每问及自己时却喜欢一笔带过,“我平日里和学院的老师一起打打羽毛球,闲暇时光读读书。”说完又是一笑。

三尺讲台教书经

“刘老师教课的逻辑极为清晰,深入浅出,听起来不会觉得索然无味,完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报学专业研究生马梅如是说。

“刘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随和,虽然我没有上过他的课,但是见面也会打招呼,而且他很幽默,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关成敏,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补充道。

刘老师的自述里这样写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岗位是神圣的,而教师的工作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用心去做。因此,在教学中处处需要“留心”、“用心”,要了解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和学生交朋友。在采访中,刘东苏老师坦言现在的学生想法比以前要多很多。“如何能够让学生接受你的想法,我们需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他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会这么理解。不要让学生有一个抵触的心理。人和人,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一种沟通,如果彼此间达到一种契合,一种默契,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无疑都是愉快和轻松的。”当问到在教学上有何种方法或者经验时,刘东苏老师一直在强调的就是用心。“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现在90后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也非常聪明。因此有时候老师的想法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接受,甚至学生的想法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如何消解隔阂和摩擦,对于老师而言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用心去沟通,真心相对,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师说的话如果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能会主动接受,并进而去思考,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宋代李觏《广潜书》有言:“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刘东苏老师正是用实际言行去引导学生,任教二十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甘当学生成长的铺路石。

采访期间有过多次停顿,因为每每问及是否可以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时,刘东苏老师总会停下来认真地想了一会,继而说:“哎呀抱歉,一时间真想不起来了。”而这句质朴的言语,却让人心生感慨。从事教学行政工作可以说是琐碎而繁杂的,每日都要和师生就教学涉及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万事难在坚持,稀松平常的琐事比轰轰烈烈的大事要难做得多。尽管刘东苏老师一再说自己是在做一些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工作,并保持着一种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让人不由地心生敬畏。

2002年后刘东苏老师曾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学之外更有不少行政事务。在采访期间,他还介绍了目前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发展规模和走势。刘东苏老师说:“现在会议室这边都是我们学院的行政区域,而楼的另一侧则是教师办公区域。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我们学院也逐渐发展成10个专业的大学院了。一切都在变得更好。”

科研田地勤耕耘

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刘东苏老师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多年来承担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他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努力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所学课程内容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联系,并了解本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

近年来,先后主持总装备部技术基础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基金等7项。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在《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科学》等情报学领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余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

为了更好提高教学效果,刘东苏老师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并不断自我完善。近年来参加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2项;主持质量工程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省级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团队”2项。“管理专业企业经营实战模拟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与实验体系改革”等项目先后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谈及和同事们一起建设的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刘东苏老师说,“这里如今已经成为经管院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的坚实平台,很多竞赛作品都是在这里设计完成并获奖的。”

平淡人生显真情

听说采访对象是自己的老师,情报专业研三的马梅在电话那头有些激动。“刘东苏老师,为人谦逊,十分和蔼,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师兄师姐在找工作等方面出现问题会找刘老师去沟通,而他也会想方设法地帮我们解决。上研期间我的科研论文也得到了老师很大的帮助。”亦师亦友的学生关系不但成为刘东苏老师三尺讲台的不二法门,也成为他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采访结束时有这么一个小细节:刘老师先是起身来开门,本以为他有要事在身要一起同行。哪知行到电梯处,他微笑着说,从这里下去就可以出去了。方才知道这是专程送别。刘东苏老师站在不远处,直至我走进电梯才又摆了摆手,微笑离开。

人生总是平淡的,甚至多少有些乏善可陈。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从来不缺乏足以改变世界的伟大人物,然而还有更多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自我、默默奉献的人。梁启超言:先生师范者也,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也。刘东苏老师正是坚守着师德,用真挚之心、真诚之态、真切之善行走于人生的课堂之上。

《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刘东苏老师身上所悟所显甚多。

人物简介

刘东苏,男,1964年6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1993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任副教授,2005年晋升教授。2002年至2012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西安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条:教学为本 以研提教:记“师德标兵”方敏教授
下一条:用心启发学生探索数学之美:记“师德标兵”马建荣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记“师德标兵”刘东苏教授
发布时间:2014-11-17 11:28:44来源:党委宣传部点击:我要评论: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师德标兵”刘东苏教授

■ 特约通讯员 郭荣

采访约见时间是上午十一点。大约十点五十分的时候铃声响起,电话那边传来了一声男中音:你好,我已经在学院会议室了,一上电梯正对的就是会议室,你需要帮助么?放下电话匆匆前行,不远处的门半掩着,刘老师已然站在会议室门口。

他中等身材,看上去精干有力,身着深色夹克衫,里面套着件紫色运动衣。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总是微笑着的样子:眼睛笑盈盈地,仿佛永远不会有烦恼。说话的时候喜欢笑,停顿或者想到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总是先轻轻一笑,甚至在采访过程中回答问题时他会笑着望向对方,像是询问是否听懂。无怪乎所有熟悉刘东苏老师的人一提起他竟也像是被感染般先笑着然后说开去。

曾经年少爱追梦

身为在西安长大的陕西关中人,刘老师普通话充满了京韵。问其缘由,他又是一笑,回道:“已经(回来)20多年了,口音应该都变过来了吧?”中国人民大学82级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他谈及当年北京校园生活,脸上满是笑意。

“在大学时陈禹老师的讲课方式让我印象深刻,他讲课很有味道,信息量很大,真是受益匪浅。”刘东苏老师说,“我记得那门课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陈老师声情并茂非常有感染力,同届的学生都非常喜欢。”

“这是促使您走上三尺讲台的动因么?”

刘老师听完摆摆手,笑道:“86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实际上当时真没有想过当老师。当年的同学中绝大多数分配到政府机关,极少数同学做了教师或者走向企业岗位。”

问及此处的缘由,本以为会听到或豪言壮志的答案或幽婉离奇的故事。然而刘老师只是停了停,依旧笑着说:“那时候也没有很明确的规划,我不过是跟着时代的浪潮走。”却是这一句看似没有豪言壮志的回复,让人听得踏实和真切。

谈及他的个人经历,刘东苏老师言语间提及帮助过他的人很多,而每每问及自己时却喜欢一笔带过,“我平日里和学院的老师一起打打羽毛球,闲暇时光读读书。”说完又是一笑。

三尺讲台教书经

“刘老师教课的逻辑极为清晰,深入浅出,听起来不会觉得索然无味,完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报学专业研究生马梅如是说。

“刘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随和,虽然我没有上过他的课,但是见面也会打招呼,而且他很幽默,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关成敏,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补充道。

刘老师的自述里这样写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岗位是神圣的,而教师的工作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用心去做。因此,在教学中处处需要“留心”、“用心”,要了解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和学生交朋友。在采访中,刘东苏老师坦言现在的学生想法比以前要多很多。“如何能够让学生接受你的想法,我们需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他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会这么理解。不要让学生有一个抵触的心理。人和人,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一种沟通,如果彼此间达到一种契合,一种默契,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无疑都是愉快和轻松的。”当问到在教学上有何种方法或者经验时,刘东苏老师一直在强调的就是用心。“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现在90后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也非常聪明。因此有时候老师的想法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接受,甚至学生的想法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如何消解隔阂和摩擦,对于老师而言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用心去沟通,真心相对,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师说的话如果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能会主动接受,并进而去思考,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宋代李觏《广潜书》有言:“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刘东苏老师正是用实际言行去引导学生,任教二十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甘当学生成长的铺路石。

采访期间有过多次停顿,因为每每问及是否可以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时,刘东苏老师总会停下来认真地想了一会,继而说:“哎呀抱歉,一时间真想不起来了。”而这句质朴的言语,却让人心生感慨。从事教学行政工作可以说是琐碎而繁杂的,每日都要和师生就教学涉及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万事难在坚持,稀松平常的琐事比轰轰烈烈的大事要难做得多。尽管刘东苏老师一再说自己是在做一些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工作,并保持着一种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让人不由地心生敬畏。

2002年后刘东苏老师曾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学之外更有不少行政事务。在采访期间,他还介绍了目前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发展规模和走势。刘东苏老师说:“现在会议室这边都是我们学院的行政区域,而楼的另一侧则是教师办公区域。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我们学院也逐渐发展成10个专业的大学院了。一切都在变得更好。”

科研田地勤耕耘

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刘东苏老师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多年来承担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他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努力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所学课程内容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联系,并了解本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

近年来,先后主持总装备部技术基础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基金等7项。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在《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科学》等情报学领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余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

为了更好提高教学效果,刘东苏老师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并不断自我完善。近年来参加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2项;主持质量工程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省级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团队”2项。“管理专业企业经营实战模拟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与实验体系改革”等项目先后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谈及和同事们一起建设的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刘东苏老师说,“这里如今已经成为经管院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的坚实平台,很多竞赛作品都是在这里设计完成并获奖的。”

平淡人生显真情

听说采访对象是自己的老师,情报专业研三的马梅在电话那头有些激动。“刘东苏老师,为人谦逊,十分和蔼,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师兄师姐在找工作等方面出现问题会找刘老师去沟通,而他也会想方设法地帮我们解决。上研期间我的科研论文也得到了老师很大的帮助。”亦师亦友的学生关系不但成为刘东苏老师三尺讲台的不二法门,也成为他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采访结束时有这么一个小细节:刘老师先是起身来开门,本以为他有要事在身要一起同行。哪知行到电梯处,他微笑着说,从这里下去就可以出去了。方才知道这是专程送别。刘东苏老师站在不远处,直至我走进电梯才又摆了摆手,微笑离开。

人生总是平淡的,甚至多少有些乏善可陈。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从来不缺乏足以改变世界的伟大人物,然而还有更多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自我、默默奉献的人。梁启超言:先生师范者也,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也。刘东苏老师正是坚守着师德,用真挚之心、真诚之态、真切之善行走于人生的课堂之上。

《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刘东苏老师身上所悟所显甚多。

人物简介

刘东苏,男,1964年6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1993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任副教授,2005年晋升教授。2002年至2012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西安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秦明
本月热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