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研究方面,团队近年来主要针对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大气湍流模拟及实验研究;复杂目标激光特性、小粒子光散射理论及应用;激光三维成像雷达、相控阵激光雷达;新型量子及热光关联成像、计算成像与超分辨成像技术;部分相干光通信以及自适应光学技术方面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同时,在Phys. Rev. E, Appl. Opt, Opt. Commun., J. Opt. Soc. Am. A, J. Q. S. R. T和光学学报等国内外光学领域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近几年部分学术期刊论文:
[1] Keli Jiang, Xiang’e HAN, and Kuan Fang Ren. Scattering from an elliptical cylinder by using the vectorial complex ray model. Appl. Opt., 2012, 51(34): 8159-8168. (SCI:000311889400012, EI: 20125115811105)
[2] R. Li, K. F. Ren, X. Han, Z. S. Wu, L. X. Guo, and S. X. Gong, Analysis of radiation pressure force exerted on a biological cell induced by high-order Bessel beams using Debye series, J. Quant. Spectrosc. Radiat. Transfer 126, 69-77 (SCI:000322803500011, EI: 20133116555941)
[3] P. Tuersun and X. Han, Optical absorptio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gold nanoshells, Appl. Opt. 2013, 52, 1325-1329. (SCI: 000315286700028, EI: 20131016086794)
[4] K. Jiang, X. Han, and K. F. Ren, Scattering of a Gaussian beam by an elliptical cylinder using the vectorial complex ray model, J. Opt. Soc. Am. A, 2013, 30: 1548-1556. (SCI: 000322591800011,EI: 20133516674554)
[5] Paerhatijiang Tuersun, Xiang’e Han. Optimal design of gold nanoshells for optical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J]. Optik, 2014, 125(14): 3702-3706. (SCI: 000337930500069, EI: 20142417824187)
[6] Paerhatijiang Tuersun, Xiang’e Han. Optimal dimensions of gold nanoshells for light backscattering and absorption based applications [J].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2014, 146: 468-474. (SCI: 000339697300044, EI: 20143118002159)
[7] Paerhatijiang Tuersun, Xiang’e Han. Optimal design of gold nanoshells for optical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J]. Optik, 2014, 125(14): 3702-3706. (SCI: 000337930500069, EI: 20142417824187)
[8] Daobin Luo, Xiang’e Han, Paerhatijiang Tuersun.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improving film optical transmissivity via the sphere metallic nanoparticles [J]. Optik, 2014 125(14): 3707-3709. (SCI: 000337930500070, EI: 20142417824186)
[9] Qingwei Duan, Ruliang Zhong, Xiang'e Han*, KuanFang Ren. Influence of spatial curvature of a liquid jet on the rainbow positions: Ray tracing and experimental study [J]. J. Quant. Spectrosc. Radiat. Transf., 2017, 195: 156-163.(SCI: 000401378800018,EI: 20170203234941)
[10] 卢芳, 赵丹, 刘春波, 韩香娥. 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对高斯阵列光束光强闪烁的影响[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 45(7): 0711001-1- 0711001-6. (EI: 20163302706299)
[11] 卢芳, 韩香娥. 高斯-谢尔模型阵列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空间相干性[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1): 305-309. (EI: 20151000594193)
[12] 卢芳, 赵丹, 韩香娥. 湍流大气中随机相位光束阵列的斜程传输特性[J]. 光学学报, 2015, 35(8): 0801005-1-6. (EI: 20153901310793)
[13] 卢芳, 赵丹, 韩香娥. 大气湍流对GSM光束孔径平滑因子的影响[J]. 光学学报, 2015, 35(7): s101006-1-5. (EI: 20154601546807)
[14] 亓晓, 韩香娥. 覆盖泡沫粗糙海面的激光散射特性研究[J]. 光学学报, 2015, 35(8): 372-378. (EI:20153901310685)
[15] 林亚俊, 韩香娥. 光波导相控阵激光雷达接收系统设计[J]. 中国激光, 2015, 42(s1): s116001-1-5. (EI: 20161502223266)
[16] 于诗杰,龙敏慧,卢芳,韩香娥. 部分相干光与相干光在湍流中的传输特性实验研究[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 011002-1-5. (EI: 20150500482130 )
[17] 吴超, 刘春波, 韩香娥. 光波导相控阵激光雷达接收系统设计[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10): 1030003-1-6. (EI: 20164703037161).
[18] 刘春波,赵少博,韩香娥. 危险空间碎片的天基激光雷达探测.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41(5):1244-1248. (EI: 20122915259953)
[19] Lu Fang, Zhao Dan, Han Xiang’e. Spreading and direction of radial stochastic Gaussian-Schell model array beams in non-Kolmogorov turbulence, Applied Optics and Photonics, China, Beijing, 2015-5-5~7. (EI: 20155201719075)
[20] Niu Chaojun, Han Xiang’e.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for wavefront sensor-less system in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Applied Optics and Photonics, China, Beijing, 2015-5-5~7. (EI:20155201715857)
[21] Xiangzhen LI, Xiao QI, Xiang’e HAN. Study of the blue-green laser scattering from the rough sea surface with foams by the improved two-scale method. Applied Optics and Photonics, China, Beijing, 2015-5-5~7. (EI:20155201717566 )
近几年部分专利成果:
[1] 基于Koch分形天线的宽带全向电场探头. 郭宏福(#), 侯华楠, 刘高高, 吕福胜.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 2014.8.4, ZL201410379605.6
[2] 基于数据融合机制的宽带电场传感器平坦度优化方法. 郭宏福(#), 于颖, 姚璐, 翟斌.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 2017, 201711163833.X
[3] 宽带全向场强探头. 郭宏福(#), 侯华楠, 刘高高, 吕福胜.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 2014. 8. 4, ZL201420436774.4
[4] 非接触式超高压验电装置. 郭宏福(#); 付咪; 白丽娜; 郭晋西.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 2012.5.11, ZL201210146374.5
[5] 基于电场强度差分布曲线匹配的高压输电线验电方法. 郭宏福(#), 张凤霞, 高桂华, 邢文杰.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 2014.6.6, ZL201410249821.9
[6] 外置式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 郭宏福(#), 付咪, 梅晓云, 杨超. 中国专利, 授权, 2013.1.30, ZL201310036619.3
[7] 声电一体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 郭宏福(#), 梅晓云, 高桂华, 郭晋西, 吕福胜. 中国专利, 授权, 2013.5.8, ZL201320245728.1
[8] 局部放电工频同步信号传感装置. 郭宏福(#), 高桂华, 白丽娜, 付咪, 郭晋西. 中国专利, 授权, 2013.3.27, ZL201310102445.6
[9] 1.4GHz~2.4GHz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 郭宏福(#), 许彩祥, 付咪, 吕福胜, 郭晋西. 中国专利, 授权, 2013.5.8, ZL201320247218.8
[10] 利用天线谐振频率测量物质含水率的方法及测量装置. 郭宏福(#), 许彩祥, 吕福胜. 中国专利, 授权, 2013.4.17, ZL201310134856.3
[11] 油水界面测量传感器. 郭宏福(#), 张飞龙, 杨瑞科, 黄芬, 徐抄. 中国专利, 申请, 2015.2.13, CN201510080012.4
[12] 一种油水界面的测量方法. 郭宏福(#), 张飞龙, 黄芬, 李仁先, 徐抄. 中国专利, 申请, 2015.2.13, CN201510080032.1
[13] 油水含水率测量传感器. 郭宏福(#), 杨志忠, 黄芬. 中国专利, 申请, 2016.8.24, CN201610716166.2
[14] 一种传感器天线. 郭宏福(#), 杨志忠, 黄芬. 中国专利,申请, 2016.8.24,CN201610715676.8
科研团队中历年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1] 李仁先,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 Debye 级数展开及应用. 2007年10月.
[2] 姜会芬,非均匀粒子光散射特性及折射率分布测量研究. 2007年4月.
[3] 李祥震,粒子光散射的几何学近似方法研究. 2009年4月.
[4] 颜兵,非同心球对高斯波束散射的研究. 2009年4月.
[5] 帕尔哈提江吐尔孙,Au纳米颗粒光学特性及粒径浓度消光法测量. 2014年9月.
[6] 卢芳,阵列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及目标散射回波特性. 2016年4月.
[7] 任小红,激光在近地大气中水平传输特性研究. 2007年1月.
[8] 蒋克丽,单、双基地激光雷达光学接收系统设计. 2008年1月.
[9] 姬博,单双基地激光雷达扫描原理系统研究. 2008年1月.
[10] 姚庆良,双基地激光雷达系统原理研究. 2008年1月.
[11] 范柏松,激光雷达信号接收电路的研究. 2008年1月.
[12] 蔡伟,双基地激光雷达系统同步方法研究. 2009年1月.
[13] 常金勇,强激光大气传输热晕数值模拟. 2009年3月.
[14] 史莹,激光彩虹测量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2009年1月.
[15] 刘林艳,激光散射自动测量系统研究. 2009年1月.
[16] 潘璠,激光雷达测距电路设计. 2009年1月.
[17] 贺嘉,激光雷达高速系统原理及设计. 2009年1月.
[18] 楼维中,高速CCD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09年1月.
[19] 沈辰弋,单/双基地激光雷达扫描与接收系统设计. 2010年1月.
[20] 周利丰,基于FPGA的CCD探测系统. 2010年1月.
[21] 张辉,强激光大气斜程传输热晕数值模拟. 2010年6月.
[22] 王元博,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及实验研究. 2010年1月.
[23] 向洋,激光散射自动测量系统应用. 2010年3月.
[24] 张杰,激光雷达原理系统软件设计. 2010年1月.
[25] 李群,激光雷达多通道接收测距电路研制. 2010年1月.
[26] 李碧岑,非均匀球、柱粒子光散射及应用. 2010年1月.
[27] 李哲,高速CCD信号采集与局域网传输的实现. 2010年1月.
[28] 李文俊,高速CCD 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软件设计. 2010年1月.
[29] 沈姝钰,激光雷达多通道信号接收处理电路研制. 2010年1月.
[30] 张振中,催泪弹烟幕粒径浓度全散射法测量研究. 2012年2月.
[31] 李瑾,光波导光学相控阵光束分析与优化. 2012年1月.
[32] 罗成虎,大气湍流激光传输特性对SAL影响研究. 2012年1月.
[33] 胡月, 液柱激光彩虹测量及应用研究. 2013年1月.
[34] 赵延杰,目标激光雷达探测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 2012年1月.
[35] 苏衍浩,光波导相控阵制软件与光电测量系统设计. 2013年1月.
[36] 张阳,基于粒子色散特性的光谱消法度测量. 2013年1月.
[37] 薛婧婧,光波导光学相控阵扫描控制方法与实验研究. 2013年1月.
[38] 徐付昌,目标材料激光散射特性分析与LRCS计算. 2013年1月.
[39] 李慧剑,运动目标探测激光扫描系统设计与原理实验. 2013年1月.
[40] 梁琳琳,部分相干激光通信及分集技术的研究. 2014年1月.
[41] 韩艳艳,大气湍流对 SAL 成像影响及补偿方法研究. 2014年1月.
[42] 武军霞,高速扫描激光雷达信号采集处理与系统控制电路研制. 2014年2月.
[43] 张志方,光纤阵列部分相干光产生方法与实验研究. 2014年1月.
[44] 杨晗,基于光强分布的相位恢复及在激光湍流传输中的应用. 2014年1月.
[45] 王琳,基于相位补偿的光波导相控阵波束校准与优化方法研究. 2014年1月.
[46] 曹阳,可变延迟单光子符合计数器研制. 2014年1月.
[47] 吴文,吸波涂层目标相干与部分相干光 LRCS 研究. 2014年1月.
[48] 马美娜,大气效应对相干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2014 年 11 月.
[49] 吕娅娜,高斯谢尔模光束的粗糙面散射研究. 2014年1月.
[50] 林亚俊,光波导相控阵激光雷达接收系统设计. 2014年1月.
[51] 韩彬,基于CPLD与MCU的激光雷达系统控制及信号处理电路研制. 2014年1月.
[52] 李洋,基于光强传感的相位恢复方法与实验研究. 2014年1月.
[53] 于诗杰,基于无波前探测的大气光通信自适应补偿方法研究. 2014年1月.
[54] 张武明,基于相位恢复的光波导相控阵光束优化研究. 2014年1月.
[55] 张博,基于相位调制的部分相干光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2014年1月.
[56] 刘贺,粒子散射的矢量复射线法应用研究. 2014年1月.
[57] 龙敏慧,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光传输特性与关联成像研究. 2014年1月.
[58] 张韫卿,运动目标激光探测的捕获概率与跟踪算法研究. 2014年1月.
[59] 刘颖,非球形金纳米颗粒光学特性及粒径浓度测量. 2015年12月.
[60] 鲁曼,光纤耦合光波导相控阵光束优化方法研究. 2016年3月.
[61] 石鹏,光纤阵列部分相干光大气光通信性能研究. 2015年12月.
[62] 亓晓,泡沫覆盖气-海界面的激光传输特性. 2015年12月.
[63] 赵丹,随机相位阵列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特性. 2015年12月.
[64] 段璐杰,非球形纳米颗粒消光散射特性及在粒度测量中应用. 2017年6月.
[65] 李丽平,基于SLM计算鬼成像及湍流下实验研究. 2017年6月.
[66] 苗希彩,蓝绿激光海洋湍流及其下行信道传输特性研究. 2017年6月.
[67] 赵旭,光纤阵列部分相干光通信系统实验研究. 2017年6月.